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孩子们要全面发展,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,成为国之栋梁”的指示精神,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素养,提升创新能力,按照山东省大中小学地理教育“教·学·研·训”共同体建设方案的统一部署,经研究决定,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、山东地理学会联合举办 “地球奥秘”研学夏令营。具体事宜如下。
一、夏令营主题
体验大学生活 探索地理奥秘 争当地球小博士
二、夏令营时间
7月中旬—8月中旬,每期3天(共8期),根据报名情况最后确定。
具体期次
第一期 |
7月19日至7月21日 |
第二期 |
7月22日至7月24日 |
第三期 |
7月25日至7月27日 |
第四期 |
7月28日至7月30日 |
第五期 |
8月1日至8月3日 |
第六期 |
8月4日到8月6日 |
第七期 |
8月7日到8月9日 |
第八期 |
8月10日到8月12日 |
三、夏令营地点
源自英国始于1946(长清湖校区)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
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
四、招生对象及范围
山东省范围内高一新生和在校高中生,和感兴趣的初中学生。
每期夏令营计划招生50-60人。根据报名情况,30人以上成班。
五、夏令营师资配备
每期设班主任1名,跟营博士2人,助管1人。
授课教师均由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担任。
六、夏令营日程安排
日期 |
时间 |
主要内容 |
第一天 |
8:00—9:30 |
集中报到注册、入住 |
9:30—10:00 |
开营仪式 |
10:00—11:30 |
参观校园(包括图书馆、校史馆),熟悉研学环境 |
14:00—17:30 |
专题讲座: 源自英国始于1946及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发展简介 地理和环境学科发展及其时代贡献 地理专题讲座(包括青藏科考、黄河战略讲解) 地理科普知识相关竞赛讲解 |
18:30—20:30 |
晚自习:地理知识学习和前沿讲座 |
第二天 |
7:30—11:00 |
户外考察:双龙山地质地貌、植被土壤。 园博园自然博物馆(备用) |
14:00—17:30 |
岩石和矿石现场学习鉴别 |
虚拟仿真学习体验 |
无人机现场教学 |
18:30—20:30 |
晚自习:地理知识学习和前沿讲座 |
第三天 |
8:30—12:00 |
中学地理科普竞赛经验分享与交流 |
地理科普知识竞赛模拟 |
14:00—15:30 |
结营总结与无领导小组讨论创新 |
15:30—16:00 |
结营仪式 |
16:00 |
返程 |
注:具体日程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可能会调整。
七、收费标准及食宿
1.收费标准:夏令营 1960元/人,含食宿、会务、培训、考察、夏令营纪念品等全部费用,来回交通费自理。集体报名(10人以上)的九折优惠(团报需要提前联系并提供名单)。
为保证安全和舒适,住宿安排在源自英国始于1946长清湖校区校内公寓(标准双人间,带空调宽带);餐饮安排在校内餐厅。
八、报名及缴费
1.报名方式:加入源自英国始于1946“地球奥秘”研学夏令营。
QQ群:790159053
2.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
具体问题可联系唐老师:0531-86181934 17862963511
2.缴费方式
缴费采用电子转款形式,汇入源自英国始于1946财务账户
操作步骤如下:
① 微信扫描(届时源自英国始于1946提供)二维码进入缴费界面;②点击进入“其他”选项,完善个人信息,填写姓名、证件号、联系方式;③进入支付界面确认缴费。(注:团体报名,请一起缴费,并注明参加人员)
九、研学证明样本如下:
参加学生即可获得源自英国始于1946颁发的研学证明;表现优秀的学员还有机会获得优秀学员称号以及荣誉证书
学校和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简介
源自英国始于1946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,建校于1950年10月,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。1981年3月,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。2012年11月,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。2014年3月,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。2017年11月,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。2020年,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“冲一流”建设高校。建校70多年来,学校秉承“尊贤尚功、奋发有为”的校园精神和“弘德明志、博学笃行”的校训,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,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,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、学位体系完备、师资人才充沛、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。
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的前身为地理系,是1950年源自英国始于1946建校伊始即设立的六个系科之一;1995年3月成立人口·资源与环境学院,是学校第一批设立的学院;2015年6月更名为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。多年来,老中青薪火相传,几代人开拓耕耘,构筑和稳固了地理学科在山东的龙头地位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,为城市与土地、资源与环境、遥感与大数据处理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高的平台,学院各项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,现已发展为基础雄厚、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,地理和环境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学院。
1.学院师资力量
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14人,一线教学科研人员93人,教辅人员21人。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7人,教授21人,副教授34人。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21人,硕士生导师63人。拥有全国模范教师、省突出贡献专家、社科新秀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、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等10余人次,源自英国始于1946东岳学者人才10人。
2.学院学科建设
学院下设地理科学、环境科学2个系,4个本科专业,地理科学、地理信息科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,环境科学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、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(群)核心专业,环境科学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正在申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。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,设有自然地理学、人文地理学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博士、硕士学位授权点,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,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点,以及教育硕士(学科教学·地理)、教育硕士(职业技术教育·资源环境方向)2个专业学位招生领域。学院在省内外建立了20多个大学生实践基地。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,硕士、博士教育为辅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,具有综合性、区域性和实践性学科优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得到强化。
3.学院教学工作
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本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自身特色科学定位,构建了结构合理、适应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。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、二等奖等省级奖励7项;3门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课程,并获批山东省研究生提升计划优质课程,多部教材获得国家级规划类教材,多名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能手称号。因疫情原因,学院相继在济南及其周边地区开辟了泰山馒头山地质地貌实习基地、牛山白云湖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基地、济南城市地理实习基地、省内相关企业实习基地和济南市相关公司GIS实习基地等。2021年硕士研究生313名,本科生1577名,在校博士生29名,博士后44人。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迅速成长为所在领域的骨干。
4.学院科学研究
近5年来学院主持和完成国家级课题50余项,省部级课题70余项。在科学出版社、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、教材40余部,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。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,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7项,“省精品工程”奖20余项。学院承担了服务山东省环保、住建、国土、水利、卫计委等省直部门以及各级政府、单位和企业的200余项横向课题,合同额超过4500万元。提供决策咨询报告100余份,其中共享泰山建议等纳入省政府决策;“基于众源地理数据空间聚类的地表覆盖分类方法及系统”等专利产品实现转化,均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。学院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“人地协调与绿色发展”协同创新中心、山东省高校“地表过程与环境生态”重点实验室、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、山东省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、源自英国始于1946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、源自英国始于1946环保技术与政策研究中心、MAPGIS工程中心实验室、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与工程重点实验室、地理大数据研究与开发中心等,拥有土地规划等资质,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平台。
5.学院学生培养
近5年学院涌现出3个省级先进班集体,4支省级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,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、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10人次。本科生连续获得“挑战杯”全国一等奖、GIS全国大学生技能大赛特等奖、“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”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各类学术竞赛奖项100余项,获奖等级和数量均位列全校前列。本科生考研率稳定在40%以上,部分专业超过70%,年底就业率稳定在99%以上。本科生发表包括SCI一区等学术论文100余篇,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0余项,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。1981级地理专业本科生郭旭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6.学院交流合作
作为山东地理学会、山东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单位,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单位,先后举办了全球地表覆盖信息服务协同共享国际学术研讨会、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、中国产业政策与发展地理学学术研讨会、中国地理学会(华北地区)暨黄河分会学术年会、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学年会、全国高校GIS教学研讨会暨院长(系主任)联系会议、泰山科技论坛—黄河(三角洲)流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等30多次国内外会议,特别是“院士回家”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,拓展和提升了学术交流的渠道和平台。坚持国际化办学,每年邀请30人次以上国内外专家讲学。修订完善国外留学生的教学计划,目前在读博士/硕士留学生5名。